聯系人:王宇
聯系方式 :13332388555(微信)
13898855111
地址:盤山縣太平鎮杜家村
網址:www.cdlining.cn
稻殼粉是稻殼粉碎而成,而稻殼主要是由一些粗燥的厚壁細胞組成而成,含大量的粗纖維、木質素、二氧化硅、碳等。而脂肪、蛋白質、油脂的含量較低。由于稻殼所含營養物質很較少且易受農藥殘留污染,因此不宜直接用于飼料。壓縮稻殼價格需經過加工處理使纖維軟化或酵解,壓縮稻殼塊才可用于制作粗飼料及載體添加劑。
稻殼粉是稻谷制米過程中,去除米糠和大米后的部分。主要物質是稻谷外面一層保護外殼及生產過程中殘留的碎屑及少量米粉。一般稻谷加工出來的稻殼工藝不同一般被分為礱糠、混合糠和統糠等。稻殼粉是不錯的畜禽飼料,稻殼粉的營養高于花生殼粉。而稻殼的主要成分為粗纖維高有機質和含碳量較高,可作為無土栽培的基質或用于培植食用菌,也可作與燃料用于燒鍋爐提供供暖供電服務,因稻殼粉吸水性能好,有機質高所以可作為生物有機肥用來發酵。
稻殼粉是如何發酵的?
1、準備物料 稻殼粉500kg,尿素2kg,米糠5kg。
2、調整水分 測定稻殼含水量,然后以發酵所需含水量60%為基準,每噸物料加500kg水浸泡后,堆積放置24小時以上。
3、氨化處理:堆積放置24小時后,稻殼含水量達60~65%時,再把2kg尿素兌25kg水,制成尿素水,均勻地灑在稻殼堆上。
4、拌料加菌“氨化”處理完畢后,經過12小時,將1kg金寶貝微生物發酵助劑混拌在5kg米糠中,予以“稀釋”,再均勻地撒在稻殼上正式堆積,其堆積高度不超過2m,占地面積也不超過50m2為好。 5、加蓋翻倒 堆積完畢后立即蓋上覆蓋物,做到保溫、保濕。注意:稻殼發酵,一定要把好“保溫”、“保濕”、“通氣”三道關,一般在20~25天可完成發酵,發酵累計溫度為1000~1200℃。開始發酵第一周的關鍵技術是溫度控制與管理,特別是提溫和保濕為重要。當發酵溫度達到65~70℃,并持續36小時后,可進行第一次翻堆,此后,直到發酵全部完成,這段時間的管理“核心”是在“保溫”的前提下做好“通氣”、“保濕”管理。 除上述尿素氨化預處理外,還可用200kg家畜糞尿兌入一定量的水中,并與一噸稻殼均勻混拌堆積,其他操作同上。這是一種替代辦法。
稻殼的主要物質因產地品種和加工工藝的不同而有較大差異,一般其含水量為12%左右,含碳38%,含氮0.48%,有機質95%,含磷0.32%,含鉀0.27%,稻殼與稻草的含量組成情況大致相似,但稻殼的硅酸含量比稻草要高得多。壓縮稻殼塊稻殼的碳氮比高達75.6%,是難于發酵的有機物料之一,其發酵難度很高,一般發酵助劑很難將其“制服”。 因此,稻殼發酵應先采用尿素“氨化”處理,或用家畜糞尿混用進行氨化處理,才能獲得較理想的發酵效應。